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微信
|邮件系统|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主题分类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2023年广西水利工作总结

2023-12-11 09:00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23年,广西水利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全力抓项目、保安澜、强治理、惠民生、促改革、提质效,水利工作稳中向好。

一、2023年广西水利工作成效及主要措施

(一)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全年应对66条河流155站(次)超警洪水,发布洪水预警175次,发布干旱预警19次。组织开展全区山洪灾害防御“千村万屯”集中培训演练。全面落实水库水电站“三个责任人”“三个重点环节”。全区发送山洪灾害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约120万条,全区水库无一垮坝,山洪灾害人员零死亡,主要江河重要堤防未出现决口,重要基础设施未受到冲击,共拦蓄洪量63.36亿立方米,减淹耕地面积31.70千公顷,累计减少受灾人口61.62万人,避免城市受淹30座次,连续4年实现山洪灾害零死亡。配合珠江委完成枯水期西江水量调度47.87亿m3,有力保障澳门、珠海等地供水安全。

(二)持续扩大水利基础设施有效投资。1—11月落实全口径水利建设投资525.5亿元(不包含平陆运河共落实367.8亿元,同比增长5.4%);完成全口径水利建设投资454.6亿元(不包含平陆运河共完成272.7亿元,同比增长3.5%)。1—11月完成中央水利投资计划59.45亿元,总体完成率84.8%。广西地方水利建设投资落实情况好、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完成率高获得2022年度国务院督查激励。1-11月获金融机构审批水利贷款金额237.37亿元,发放贷款94.21亿元,获批贷款额度较去年同期增长69.3%;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95亿元,比上年全年落实数增长200%。

(三)加快推进水网及水网先导区建设。编制完成《广西水网建设总体方案(2023—2035年)》《广西水网先导区建设方案(2023—2027年)》。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市县级水网建设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市、县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龙云灌区等重大连通工程建设,“两横八纵、六河连通”的广西水网主骨架加速构建。今年3月开工建设下六甲灌区工程,9月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召开建设动员大会,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较国家批复的建设工期提前4个月完工,驮英水库及灌区、百色水库灌区、西江干流治理工程预计年底基本建成。长塘水库工程可研报告评估工作已完成,洋溪水利枢纽工程可研报告审查意见已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可研审批所需专题要件已全部办理完成。黑水河现代化灌区、那垌水库工程已召开工程可研报告审查会议。龙江河谷灌区、红水河灌区工程规划报告已批复。

(四)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建设。今年以来推动60个规模化供水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落实资金15.3亿元,计划受益人口529万人。全区已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资金28.95亿元。全区已开工建设供水工程2313个,完工2007个。印发《广西大石山区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攻坚行动方案(2023—2030年)》,推进连片集中供水、规模化供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建立完善中央、自治区、市县维修养护投入机制,已落实维修养护资金2.43亿元,实施项目4428个,覆盖服务人口1261.3万人。

(五)持续强化水资源管理水平。广西在全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等级。《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条例》和《广西节约用水条例》列入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大力推进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提前完成珠江委对广西下达的相关任务要求。全区节水型县域累计建成率达60.4%,超额、提前完成2025年50%的创建任务目标。8项活动入选全国百项优秀节水活动,位居全国第四,自治区水利厅获全国优秀组织单位。

(六)切实加强河湖生态治理保护。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完成水利部向我区推送的5.5万余个河湖遥感图斑复核,清理整治1912个河湖“四乱”问题,实现新增问题动态清零。梳理复核河湖名录,全区18014条河流、19个湖泊全部实现“实名制登记上图”。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入海流域非法采砂问题全部完成整治销号。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今年前三季度柳州市、桂林市分别排名全国第一、第二。

(七)大力推动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印发《广西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共投入2.89亿元建设67个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完成水土流失面积462.35平方公里,统筹全区各部门及社会力量完成全口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45平方公里,2023年全区水土保持率达到84.45%。广西在2022年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中连续第五年获得优秀等次。

(八)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探索推广水库库区“四方两股一体化管护”模式,印发《水库库区“四方两股一体化管护”模式试点方案》,遴选1个县和33座水库作为首批自治区级试点开展创建工作。整体推进23个县农业综合水价改革,新增改革实施面积超480万亩。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试点,1个县和6座水库成功遴选为全国试点开展先行先试工作。全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网上开标、异地评标和远程监标实现常态化。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的水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区水旱灾害防御、乡村振兴、工程项目建设、“两手发力”投融资等经验做法在全国相关会议上作了发言交流。但与当前水利高质量发展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防汛工作任务艰巨。我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建设区和预警信息发布覆盖不够全面,部分小型水库存在运行达到年限但仍未进行除险加固的问题。二是部分工程项目推进较为缓慢。一些地方财政压力较大,水利投资来源较为单一,工程款不能按时足额支付,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甚至停工。三是大石山区农村供水短板仍较突出。由于自然条件和早期建设资金短缺不足,地方资金筹措压力大,且工程造价及运行成本高,经济效益较差,大石山区季节性缺水问题仍然存在。

三、2024年广西水利工作打算

2024年,广西水利厅将继续坚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水利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以赴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全面组织开展广西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主汛期前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及水旱灾害防御宣传与演练,突出“四预”措施,抓好水文测报服务。强化对大中型水库的调度,组织实施水库联合调度,加强减灾效果突出的避险案例应急报送工作,持续推进山洪灾害防治从“能”到“好”转变。

(二)全力加快现代化水网建设。围绕自治区印发《广西水网建设总体方案(2023—2035年)》《广西水网先导区建设方案(2023—2027年)》,督促指导市县做好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市、县级水网先导区试点遴选工作。加快推动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印发广西重大水利建设年度攻坚行动方案。加快推进长塘水库、洋溪水利枢纽、龙江河谷灌区、黑水河现代化灌区、那垌水库工程前期工作。深入推进水利投融资工作,持续拓宽水利项目融资渠道,出台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指导意见,制定印发2024年水利投融资重点项目清单,指导地方争取多种融资手段支持水利建设。

(三)扎实做好乡村振兴水利工作。以规模化供水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加大农村供水维修养护投入力度,加快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开展大石山区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攻坚行动。到2024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5%,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34%。加快推进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强化水源保护、水质净化消毒配套建设及管理。继续加快推进18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建设进度,全面推进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管理,指导灌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足额配套“两费”资金。加快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强化水库工程产权管理,开展试点工作。

(四)持续强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加快《广西河道采砂管理条例》修订,启动《广西河湖长制工作条例》立法及《广西河道管理规定》修订。提升基层河湖管护制度建设,深化河湖监管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河湖“最后一公里”管护能力。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严格河湖水域岸线和水生态空间管控,强化河道采砂管理。推进不少于100条(段、个)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完成350条以上河流健康评价和4条跨省河流健康评价修订,高标准建设河湖长制标准化管理县,推进滨水碧道建设,发展绿色水经济。

(五)扎实抓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管理保护。确保2024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1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均不低于13%,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3.3亿立方米以上。加快推进《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条例》和《广西节约用水条例》立法。深入推进自治区、市、县三级行政区开展取用水管理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统筹推进生态流量管控、调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饮用水水源保护等工作。持续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争2024年全区水土保持率达到84.40%以上。

(六)稳步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大力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全区水利部门通过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统筹推进全区各部门及社会力量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720平方公里,全区水土保持率达到84.45%。强化人为水土流失全链条全过程监管,督促生产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将农林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纳入水土保持日常监管,开展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全面实施水土保持信用评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