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微信
|邮件系统| 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专题专栏 > 河长制专栏 > 广西幸福河湖巡礼

守归春河清  续友谊长歌

2024-09-18 11:18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河长处     作者:黄露 穆德爽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归春河是西江水系中“有情有义”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广西百色市靖西县新圩乡风景优美的“鹅泉”,向南流入越南后,在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又折向东南复流回国,从德天村到汇入黑水河共18.93公里河段称为归春河。归春河为中越两国界河,河水最窄处仅几米宽。一直以来,两岸边民“同饮一河水,同砍一山柴”,一衣带水、守望相助。为让界河造福两国百姓,崇左市大新县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工作体系,实现河湖管理全覆盖、无死角,守归春河清,共谱中越友谊之歌。

中越两国界河——归春河。甘绍明摄

四名河长接力护河 共护界河水清岸绿

    归春河河床落差243米,从越南流入德天村的河水从40米高、100多米宽的翠丛间飞流直下,形成三层天然瀑布,即著名的旅游景区——中国跨国德天瀑布和越南板约瀑布,似“万马奔腾”短暂流离后,两瀑布又在深潭中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国跨国德天瀑布和越南板约瀑布在深潭中融为一体。甘绍明摄

    49岁的麻成武是德天村党总支部书记,也是归春河德天村段的河长。他巡河时最常带的工具就是大大的垃圾袋。“20多年前,村民们就利用竹排为游客提供观光服务。当上河长后,我一边服务游客,一边清理垃圾。”麻成武说,有两次,他在河里打捞出从上游(越南境内)漂来的动物尸体,并忍着恶臭将尸体深埋。在他实际行动的感召下,撑竹排的126名员工都成为义务巡河员。“甚至连越南板约瀑布的船工们,也开始效仿我们在景区内增设垃圾桶,清理水上漂浮物。”他说,随着环保意识增强,现在景区内十分干净整洁。

    硕龙社区段的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邱永明所带的巡河工具则是一把镰刀。他说,那些丰茂的岸边水草总会挡住巡河的路,他就用镰刀砍出一条路。有一次夜间巡河,邱永明发现越方有3人正在翻越围栏越境。作为退伍兵的他一边沉着冷静地向派出所汇报,一边对越境人员提出警告,最终制止了这起越境事件发生。“因兼职做打私办协管员,每次巡河,除重点对炸、电、毒、网鱼进行制止外,我的神经始终都紧绷着。”邱永明说,“我们是抵边河长,肩负的使命还关乎两国人民安定团结。”

    硕龙镇隘江村因文旅产业的兴起,外来人口较多。归春河隘江村段河长梁海东经常对这些外乡人做爱河护河的宣传教育,叮嘱他们尤其要爱护岸边护坡的杂灌。他说,不管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归春河的主人。硕龙镇副镇长、镇级河长苏肖华表示,镇里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会借助“元春节”即硕龙街建街纪念日,与中越两国边民共同举办庆祝活动,以山歌会友的形式向大家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植于两国人民心中。

    归春河上4名河长采取“白天常态化+晚上突击化”不定期巡河方式,守护着归春河流域生态,也守护着两国边民的安宁,让归春河成为造福中越两国人民的幸福河。

共建共享归春水渠 守护百里“天河”安澜 

    除护归春河水清岸绿,梁海东巡河时总要到跃进水渠引水口去看一看是否有异物堵住槽口。他说,这个引水槽是归春水渠的取水口,涉及几百户居民饮水及五万余亩农田灌溉,马虎不得。

跃进飞渡。梁永艺摄

    原来,“有情有义”的归春河还承载着红旗渠精神的薪火相传。1957年,为解决大新县硕龙、定圩、太平一带和越南下琅县边境群众饮水困难和数万亩土地灌溉用水,大新县与越南协商,决定从越南下琅县边境的龟山脚,到大新县宝圩乡,建设中越归春水渠(1974年更名为跃进水渠),坝首进水口在越南下琅县。工程于1957年12月动工兴建,到1959年建成通水,渠道全长132.64公里,其中12.7公里在越南下琅县境。建成后,归春水渠实现灌溉面积7.59万亩,其中,下琅县2900亩,同时解决了300多户边民饮水困难问题。 

    “当时岩应村的老百姓要下100多个台阶去岩洞取水吃,用水之难可想而知。”跃进水渠原管理所所长、今年69岁的郁建勋回忆,常听父辈讲起归春水渠建成前“滴水贵如油”的辛酸往事。

    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越南境内渠道塌方,造成大新县灌区稻田受旱,加之中越双方签订的边境借道工程协议期将至,1974年10月,大新县动工兴建归春水渠改道工程,将进水口改在归春河隘江段中国境内再流入原渠道。而这项工程实施,要凿通22座大山,架设5座渡槽,把水引入硕龙镇陇宏屯,流过硕龙山,飞渡归春河,穿跃十九埂(十九道弯的险峻山路),再从岩应村流入原渠道,劈山改道14公里。

    在位于硕龙镇咪屯东边的归春河上,有一条高42.5米,长170米,宽2.7米“天桥”横跨在两侧半山腰。这就是归春水渠改道工程五个渡槽中最艰险的“跃进飞渡”。奔流不息的归春河水,在这里相遇而不相融。

    壮观的“飞渡”承载着太多往事。当时,民工们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自制“土拖车”艰苦劳动两个月才完成渡槽吊装任务。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大新县水利局原副局长黄民杰说,“当时我22岁,主要负责测量工作,除了山高崖险,山蚂蝗咬、荆棘刺、走那些从未有人走过的路,都挑战着测量队每个人的极限。” 虽然条件艰苦,但为让归春河水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大家热情高涨,劈山造明渠,凿山修隧洞、跨河修渡槽……现在看有多壮观,当时就有多艰险。修这条渠,涌现出很多舍己为人、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可谓南疆“红旗渠”。

    1978年7月,经过5000多人1400多个日夜开山凿石,终于修成一条“引来归春水,横跨归春河,凿穿十九埂,送水下共和(村)”的改道工程,成为大新县最大的引水工程,至今仍在滋养着4.4万余亩良田与13000多境内村民。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大新县仍以“归春水渠”精神为榜样,持之以恒做好“保护归春河”工作,深挖归春河沿线内涵,无论河水、渠水,护水长清。

以歌会友文旅交流 友谊花开归春河

    大新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践行者,尤其在归春河流域。归春河两岸青山巍巍,碧水悠悠,山环水绕,整洁明快,像一道美不胜收的天然画廊;德天跨国瀑布以其气势磅礴的山水景观、丰富多彩的边境民俗风情,为大新县整合“跨国文旅”资源打下“山水”基础。

2024年跨境旅游“嘉年华”活动。大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一直以来,归春河两岸的中越边民语言相通,生活习性相似,有着悠久神奇的历史文化,甚至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越南边民还与硕龙镇村民们共渡元春节,硕龙镇抵边村屯通婚家庭也有一百多户。这为两国之间深入文旅交流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

    为此,大新县在德天瀑布景区打造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该项目由中越双方共同建设和实施。去年9月15日,合作区启动为期一年的试运营。中越民众持合法有效证件,通过便捷手续穿越中越边境,即能一览异国风情。

    大新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副局长农美美介绍,在今年壮族“三月三”期间,该合作区举办了中越商品展销、跨境电商直播、中越民歌会、中越美食千人长桌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截至2024年6月,合作区试运营9个月以来,共接待中越跨境旅行团783个10652人,其中,越方旅行团354个5200人,为两岸文加强文旅互动交流打下良好开端。

    除德天瀑布打造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外,大新县还在归春河流域开发老木棉紫园、太阳幽谷等两个4A级景区。跃进飞渡、沙屯叠瀑、绿岛行云等天然景观也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追捧。村民的民宿、民家乐因此纷纷兴起,越来越多的抵边村民吃上了“文旅饭”。德天村德天屯由党员骨干带头成立旅游公司,采取“支部+公司+边民”的经营模式,为游客提供竹排观光、电瓶游览车、工艺品销售、家庭馆等服务;创造了200个就业岗位,人均收入6000-8000元/月。2023年,该屯村集体收入高达2400余万元。旅游公司负责人甘绍明说:“村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源于归春河,所以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这条河。”

    归春河,这条潺潺流淌的碧波,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中越两国人民心灵相通的纽带。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归春河沿岸的村庄将展现浓郁的中越边境风情,焕发出新的无穷活力。而那些始终不渝守护着归春河的人们,如同奔涌向前的河水,也永远激荡着时代的赞歌。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