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利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广西对灵渠水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取得较好成效。如何通过加强水文化建设,培根铸魂,厚植文脉?广西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推动更好地保护、传承、利用与传播优秀传统水文化。
聚焦顶层谋划,促进水文化建设系统推进。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水利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水文化的领导,将水文化建设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水利工作考核体系,统筹推进水文化建设工作。首先,建立水文化资源登记和名录制度。对水利工程、水文化遗产等水文化资源进行调查、登记和建档,全面掌握区内水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建立一系列保护制度,适时打造水文化博物馆、城市滨水空间等方式,为公众提供近水、亲水和戏水的空间,提高人们对水文化建设认识和水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其次,结合实际编制出台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地方标准,以文化与科技融合为驱动,构建水文化核心技术体系,将水文化理念融入城市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中,充分发挥公众征求意见环节,逐步形成完善的广西水文化建设、管理、传播等制度保障体系。最后,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水文化与文广旅、农业农村、教育等部门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体制机制、资金筹措、队伍建设等事项,在水文化重点项目、文旅融合、水情教育等方面协同发力,打造广西水文化特色品牌。
聚焦挖掘传承,让水利遗产绽放新时代风采。散布在八桂大地上的水利遗产,或闸坝,或渡槽,或灌区,无不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心血,闪烁着八桂文明之光。一是深入挖掘灵渠文化遗产。广西唯一一个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水利工程灵渠,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全长37.4公里,沟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水路运输的要道,也是当今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人工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贯通南部、联通内外,在促进中原与岭南、华夏与世界的文明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深入挖掘灵渠的多重价值,如航运、农田灌溉的社会价值,大小天平、铧嘴等中国古代水利文明的科技价值等,加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将水文化的丰富内涵集中体现出来,诠释“天人合一”、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广西正在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着力打通广西发展的“任督二脉”,就是新时代灵渠文化的新篇章的续写。二是深入挖掘水利建筑设施和少数民族承载的水文化。挖掘广西第一大水库、拥有三项世界之最的龙滩水库,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修建的渡槽、壮观的桥梁、完备的渠道等,使这些水利工程承载的文化成为新时代技术、艺术与实用的典范得以传承。深入挖掘红水河沿岸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东巴凤壮家水文化、三江侗族水文化等少数民族水文化,在新时代加强传承和利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是通过幸福河湖的全面建设,构建完善的创意广西幸福河湖产品体系,优化水文化产业链条,以全方位立体式的水文化建设体系,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水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全民族水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全民的文化自信,显著提高水利行业的文化软实力和社会影响。
聚焦资源优势,促进“水文化+”的融合发展。一是保护与利用的有机融合。在水文化发展过程中,依托丰富的水文化资源,秉承保护与利用有机融合的原则,借助大藤峡水利枢纽、百色水利枢纽、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五化灌区等水利工程,因地制宜创新打造“水文化+旅游”“水文化+农业”“水文化+产业”“水文化+工程”“水文化+科研”等。在保护河湖的水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统筹考虑建设水岸经济,激活区域发展动能,打造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引擎,将多种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有效串联,不断发挥生态、经济的协同效应。二是充分挖掘水文化的自然禀赋,推动水文化保护与利用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打造骑“趣”漓江欢乐行、龙腾桂江·畅游昭平龙舟之旅、与灵渠对话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一批具有水利特色的文化廊道与观光廊道,让更多人全面享受水文化资源,确保河湖的水文化价值得到全面挖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注入鲜活的血液。
聚焦创新传承,让水文化当代价值弘扬起来。一是构建良好的水文化品牌。可以不断提炼西江、桂江、柳江、郁江水文化特有的元素进行品牌建设,明确宣传渠道,做好品牌管理工作,构建更具标志性和识别性的水文化品牌体系。二是创新推动,讲好广西治水故事。首先,举办“碧水润八桂 逐浪西江行”采访采风活动、“我学我讲新思想”水利青年理论宣讲比赛等活动,不断讲好广西水文化故事,树立水文化榜样机制。其次,可以将广西幸福河湖的水文化引入社区、企业、农村,组织相应的讲演活动,邀请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幸福河湖的保护工作,产生强大的号召效应,使更多主体参与幸福河湖的水文化保护。三是加强青年一代的水科普教育。鼓励学生以“水文化”为主题进行摄影创作、参加“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感受水文化内涵,增强其对水文化内涵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四是加强国际间的水文化交融互鉴。借助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加强广西与东南亚国家的山水共鸣、心通情融,促进“澜湄六国”人文交流互鉴,共同保护、弘扬优秀水文化。借助国际水文化交流平台,将广西的优秀传统水文化弘扬起来,交流广西治水理念,共商治水良策,共享治水经验,共建治水平台。(南宁市水利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陈国丽)
解读